23年上半年仅北京、杭州卖地收入超千亿,各地卖地情况极度分化

来源:牵着蚂蚁的小新   2023-07-10 16:13:47
A+A-

导读:

据第一财经,今年上半年,各大城市卖地收入可谓极度分化,卖地大户北京和杭州,总成交金额均过千亿,更多城市甚至不到百亿、不及大城市卖地金额的“零头”。

具体而言,上半年土地成交总金额位居前十的城市为:北京、杭州、上海、广州、西安、成都、苏州、南京、天津、深圳,成交金额(包括商地)分别为1076亿元、1032亿元、596亿元、592亿元、475亿元、445亿元、385亿元、380亿元、307亿元、304亿元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在全国土地市场低迷,300城住宅用地供求规模降至近十年来最低的情况下,房企投资更加谨慎,在核心城市补货意愿增强,这也导致北京、杭州等城市多宗地块竞拍至最高上限,参拍企业数量创新高。

正文:

土地出让金是地方政府的重要财政收入来源之一,也是房地产开发商的主要成本之一。近年来,随着房地产市场的调控和衰退,土地出让金的规模和增速都出现了明显的下滑,给地方政府的财政运行带来了不小的压力。

一、土地出让金下降的原因

2023年上半年,全国住宅用地出让金总额为11307.02亿元,同比下滑23%。这还是在住宅地块地价同比上扬22%的情形下,达成的业绩。也侧面证明,地方政府知道土地市场低迷,于是想要通过提价来增加财政收入,来缓解高企的财政赤字。

土地出让金下降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:

房地产投资增速下滑。2022年,房地产投资增速同比下滑10%,2023年1-5月,房地产投资增速再次同比下滑7.2%。这说明房地产商的拿地意愿下降,对土地市场的需求减弱。

房价过高、居民杠杆率高、居民收入预期下降、人口规模减少等因素综合推动了房地产行业衰退。这些因素导致了房屋销售和租赁市场的疲软,影响了开发商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,也降低了他们对土地资源的需求。

地方政府调控和监管加强。为了防止房价过快上涨和遏制房地产泡沫风险,地方政府出台了一系列调控措施,如限购、限贷、限价、限售等。同时,为了规范土地市场秩序和防止土地金融化,审计署也加大了对违规卖地、虚构卖地、自卖自买等行为的查处力度。

二、土地出让金下降的影响

土地出让金下降对于地方政府、房地产开发商和居民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:

对于地方政府而言,土地出让金下降意味着财政收入减少,财政赤字扩大,财政支出压力增大。这将影响到基础设施建设、公共服务提供、社会保障保障等方面的投入和质量。同时,也会增加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和隐性债务风险,可能导致信用评级下调、融资成本上升、偿债能力下降等问题。

对于房地产开发商而言,土地出让金下降意味着土地成本降低,但也意味着市场需求萎缩,销售收入减少,利润空间缩小。这将影响到开发商的资金链、现金流、盈利能力等方面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。同时,也会增加开发商的竞争压力和风险防范难度,可能导致项目延期、烂尾、违约等问题。

对于居民而言,土地出让金下降意味着房价有望下调,但也意味着房屋供应减少,选择余地缩小。这将影响到居民的住房需求、住房质量、住房安全等方面的满足程度和保障水平。同时,也会影响到居民的财富效应、消费信心、生活幸福感等方面的变化和感受。

三、土地出让金下降的应对措施

针对土地出让金下降的现状和影响,各方应该采取以下应对措施:

地方政府应该优化财政结构,提高财政收入的多元化和稳定性,减少对土地出让金的过度依赖。同时,应该合理安排财政支出,优先保障民生和公共服务,压缩非必要和低效的投资项目。此外,应该加强债务管理,控制债务规模和风险,规范隐性债务的发行和使用。

房地产开发商应该调整经营策略,提高产品质量和创新能力,适应市场需求和变化。同时,应该加强资金管理,保持合理的资产负债结构和现金流水平,避免过度杠杆和资金链断裂。此外,应该加强合作伙伴关系,寻求多元化的融资渠道和投资机会,分散风险和增加收益。

居民应该理性消费,根据自身需求和承受能力,选择合适的住房产品和服务。同时,应该增强风险意识,注意保护自身权益和财富安全,避免盲目跟风和投机炒作。此外,应该拓宽收入来源,提高储蓄率和投资回报率,增加财富积累和保值增值。

四、结论

土地出让金下降是房地产市场调整的必然结果,也是经济转型的必要过程。各方应该正视问题,积极应对,共同促进土地市场的健康发展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增长。

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,快来关注牵着蚂蚁的小新

标签:
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3 港澳办公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京ICP备2023022245号-31   联系邮箱:435 226 40 @qq.com